周末学人 | 刘达临:八十岁的“中国性学第一人”
年轻时的刘达临
机缘巧合接触到性科学
1982年,刘达临进入上海大学执教,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主攻的方向是婚姻家庭。1983年,在上海一家民政局调研的时候,发现离婚率持续升高,通过组织课题组对离婚对象进行走访,发现夫妻性生活不和谐占了较大比例。
后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做编辑,负责刊物《社会》,很多读者来信,涉及到青少年性早熟,婚外情,性犯罪等,刘达临觉得性问题是一个被忽略的重要课题。
当时,性学科算得上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为中国的性学科在1952年的时候被取消掉,1983年刘教授着手研究的时候,中间断层了30余年。
80年代前期,谈性色变,谈性者一般会被视为异类。刘教授选定这个课题之后,开始有意识的写一些稿子,并开始出书,很多身边的人都好心劝阻。当时学校的老领导,杂志社的主编都曾多次私下说服。甚至连自己的爱人都无法理解,觉得发表与性有关的文章,同事都指指点点,觉得难为情。刘教授没有办法,很多文章都改用笔名。仅1986年一年,刘达临就出版了10本书。
刘达临与他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藏品
做全国两万例性调查轰动全球
任何一个学科要想有说服力,必须要有大量的社会调查数据。但是,整个世界关于性的调查,最轰动的是美国金西,花了10年的时间,主持了17000人的性调查,从而成为世界性社会学的奠基人。
而刘达临,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中国两万例性调查,他把这个成功归结于中国特色:组织优势。
1985年,刘教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了全国第一届性教育培训班,学员来自18个省份,有80多人。主要来自计生、医院、教育等行业的处级干部。这些人将是刘教授两万例性调查的得力助手。另外,刘达临还邀请了德国性学权威黑伯乐教授担任调查顾问,这为其调查的国际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调查对象是四大类:未成年中学生,成年但未婚的大学生,结婚5年内的年轻夫妇,性犯罪分子。调查问卷一共涉及了72个问题,有些问题是极为隐私的,比如是否有婚前性行为、第一次自慰是什么时候等。很多学校和监狱之前都答应接受调查,但是看到调查问卷,临时又拒绝了。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调查。调查报告发布出来以后,美国的时代周刊将其称为“中国的性革命”。调查也发现,当时人们的性观念保守,性知识极为匮乏。
也就是在这个调查过程中,刘达临发现中国古达的性文化,尤其是一些性文物,让他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开始搜集一些古代的性文物。
这辈子最痛心的两件事
90年代初,性文物等同于情色,一般会被收缴,然后集中销毁。刘达临谈到这里,深情落寞,长吁了一口气。他说,30多年的搜救之路,有两件事情最为痛心。
1991年,上海市公安局收缴到两蛇皮袋性文物,主要是一些春宫图或者古代的一些性学书记。当时为了保稳起见,公安局邀请了刘教授等一批专家,让他们来鉴定,并听取专家们的意见是否销毁。
刘达临经过仔细辨认,发现这堆文物里面竟然有明代著名春宫画画家仇英的作品,仇英是与唐伯虎齐名的明代四家。鉴于其珍贵性,刘达临极力主张保留下来,送到博物馆,但是博物馆负责人都拒绝收藏,因为收藏了不能对外展览。后来大多数人主张销毁。
刘达临心急如焚,想各种方法挽救。后来,没有办法的办法,请求公安局的人,拍照留存,作为研究之用。当时,花了2000元,请了3个专业摄影师,拍照留存,一直拍到了凌晨四点。
这批珍贵的文物都葬身火海,令他心痛不已,现在这些照片弥足珍贵,已成绝本。
另外一件痛心的事发生在1995年。
当时香港著名的风月片大导演李翰祥,酷爱收藏性文物,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刘达临搜救性文物的报道,来上海拜访,两个人相谈甚欢,并谈好了要一起拍关于性文物的宣传片和电影。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翰祥却突然离世。
更为要命的是,李翰祥的夫人以为是家中性文物过多,阴气太重,就一把火把烧了丈夫毕生的收藏,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
刘达临告诉记者:“在很多场合演讲,讲到这个事情,都会泪流满面。”
刘达临寄语:人这一生很短暂,能做好一件事情就不是白活,我尽自己的力量为这一代人以及后代人留下了老祖宗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它,破除性神秘,性愚昧,提出性科学,传承性文化,需要一代代人去努力,这是和谐社会重要一环。
本文来源:2014年6月13日“荆楚网”